12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智慧出版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2023年会暨出版业科技前沿论坛正式开幕,会议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
上午9点,会议开幕式准时开始。南京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陈冬华教授、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裴雷教授先后致辞,中宣部出版局安乐处长讲话。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实验室主任杨海平教授主持开幕式。中国新闻出版广电报、江苏凤凰出版集团、中国经济出版社、实验室各共建单位等近百人参加会议。
上午10点,出版业科技前沿论坛正式开始。论坛第一阶段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副总编辑唐春林主持。
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实验室指导委员会执行主任杨树弘的报告主题为《党刊全媒体重大主题报道的探索》,从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地生根,主题策划宣传浓墨重彩;党刊媒体融合推陈出新,主力军、主阵地作用凸显;搭建桥梁做好服务,党刊分会凝聚力不断增强四个方面,阐述党刊全媒体重大报道的重点。另外还提出从态度、行动、效果三个层面落实实验室贯彻习文化思想,强调实验室建设一要具备纵深度,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企业标准的精准研究和运用,二要加强海绵化,即吸纳一切积极要素服务实验室建设b33体育官网入口,三是始终站在实验室建设制高点,四是保证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建设发展提供支持。
凤凰出版传媒股份公司总经理、实验室联合主任宋吉述做了报告《人工智能技术在出版业的应用与思考》,他梳理了业界关于人工智能与出版业关系的论述,提出出版业不能漠视人工智能对出版业的影响,并以凤凰出版集团数字出版的总体布局为蓝本介绍出版业应用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案例,介绍集团总部的“凤凰智灵”平台,展示智能校对、绘图、写作等功能。提出传统图书出版应以人工智能技术为辅助,融合出版项目则应深度融合人工智能技术参与创作,充分发挥各类人工智能技术融合共生,在创新速度与效应方面形成叠加效应新闻动态。
山东理工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曹树金教授做了报告《生成式 AI 对期刊编辑出版的影响》,报告介绍了生成式大模型技术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和运用领域,列举并介绍12种AI生成内容检测工具;分析期刊界如何认定和应对Chatgpt等生成式AI引发的学术不端、学术示范等问题,保护现有学术生态;对期刊编辑如何借助生成式AI的优势,提出了提高期刊编辑、评审工作的能力建议。
南京大学计算机学系教授窦万春以《人工智能:技术与人文思考》为题,溯源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剖析人工智能的理念内涵、技术内涵,介绍人工智能的应用热点,展望下一代人工智能技术,分享未来人工智能应用的典型规范的相关思考,强调各行业领域应该发挥本专业特性,利用人工智能突破原生智能的边界。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副社长刘冰以《基于数字中台的科技期刊一体化学术出版服务平台》为题,分享中华医学杂志社数字出版平台的实践案例,包括中华医学期刊网——201种医学期刊的集中服务平台、期刊出版云平台b33体育官网入口、中华医学期刊APP、中国临床案例成果数据库等,分析期刊数字出版平台业务流量的变化动态、集约化数字出版对期刊影响力和成本的影响。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柯积荣、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季云琪以《出版企业融合发展质量评估体系研究》为题,对各个发展要素的研究现状进行梳理,梳理了“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企业融合发展质量评估”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逻辑,阐述如何构建融合出版战略体系;评估体系为什么要推动产业、行业发展;从六大要点为抓手构建质量评估体系。提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出版企业融合发展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框架”,论述了指标体系的科学性、特色性、系统性、可操作性、动态性、效益性等原则,从战略与谋划、内容建设、技术支撑、重点工程、人才队伍、保障体系、经济效益七个维度对融合发展的质量和成效进行综合性评价。
浙江传媒学院隗静秋以《场景视域下智慧出版知识服务路径探析》为题,论述数智技术背景下场景化布局的背景,选用场景作为研究视角,紧密结合数智技术在出版领域中的应用,研究数智在出版领域的发展与突破。围绕智慧出版知识服务存在的困境和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在出版领域已有的成果之上进行更为细分化的理论与实践。“场景视域下智慧出版知识服务路径探析”项目产生了“场景视阈下数智赋能儿童智慧出版知识服务探析”“技术入侵还是教学相长?生成式AI时代教育出版融合路径探究”两项成果。
浙江传媒学院李修以《面向场景的互联网平台数据分类框架研究》为题,讨论互联网平台数据资源的发展现状和问题。项目从需求分析、框架构建、框架应用、适用展望的架构开展。项目在国内外互联网平台数据分类现状和数据分类框架体系发展综述的基础上,指出现有互联网平台数据分类框架的特点和局限性。以场景使用为目标,对互联网平台的数据共享框架、数据功能、数据类别进行梳理。基于业务分析,依据科学性、实用性、社会性原则,建立面向场景的互联网平台数据分类框架,为数据管理、数据创新和数据安全等数据措施提供应用规则的参考。
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韩世芬以《“中文电子书出口海外加工要求”团体标准》为题,汇报了标准制定的工作进展,该标准规定了电子图书出口海外的成品文件以及元数据、封面图像和全文的加工要求。适用于电子图书出口海外数据的采集、加工和管理。参考了多项国内外标准,对电子图书、单层矢量化版式文件b33体育官网入口、流式文件、数据组、双层矢量化版式文件、元数据术语进行定义,并对受众对象、主题分类标识代码制表描述。
下午15点20分,进入实验室研发产品发布会——AR出版物展览议程。参会人员对AR出版产品展开讨论。
研讨由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德俊主持。
研讨之初,实验室主任杨海平做了2023年国家新闻出版署智慧出版与知识服务重点实验室业务总结汇报,介绍了实验室的总体情况和重大研究成果。2024年实验室将以“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加强出版领域高质量标准的供给力度”为工作重点,并总结了五个工作思路,对实验室发展提出了建议。
接着,主持人郑德俊提出了三个问题:“如何让实验室有更好的创新力”,是否有更好的选题,更高的站位,如何办出特色,“如何让实验室有更强的凝聚力”,如何打造真正的联盟,发展过程中如何交叉互补。“如何让实验室有更大的影响力”,海绵化的具体路径和突破点是什么。参会人员针对问题展开热烈讨论,相继发表意见。
在热烈的讨论过后,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郑德俊对大家的意见和建议进行了总结。
郑教授总结道:未来实验室发展要在选题方面搭顺风车,做前沿风口的东西,做前沿技术的研究,加强出版专业学理论研究。技术创新方面新闻动态,围绕人工智能,大模型、数字消费、海外排行的研究选题扩展。创新案例解剖,尤其是视听数据的案例研究。发展过程中要增强凝聚力,促进联盟从松散走向紧密,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科学扩容。最后要提高实验室影响力,凝聚标志性成果,用好知识资源,重视产品落地,加强媒体宣传,做好行业服务,开展国际化行动。
会议还调研了南海特藏馆,进行了分组讨论,毛增余、曹树金、章红雨、吴江文等领导专家还与研究生进行了专题讨论和互动。
实验室主任杨海平教授对两天的会议进行了总结,表示将在中宣部、南京大学和各共建单位的支持下取得更好的发展成果,并对参会嘉宾与工作人员表示感谢b33体育官网入口b33体育官网入口